油锯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油锯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碳交易大市场崭露头角-【新闻】

发布时间:2021-05-24 08:25:41 阅读: 来源:油锯厂家

碳交易大市场崭露头角

北京、上海、广东、天津、湖北、深圳和重庆等7个地区交易所,今年的总成交量可能超过2400万吨,到2015年可能大增近9倍达2.27亿吨左右。另有机构预计,如果碳交易在我国全面展开,则每年对碳减排的需求量将在6至7亿吨,碳市场规模将超过澳大利亚、韩国,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碳交易市场。

  都说碳交易、碳金融,会是未来全球最大的一个交易市场。

  但在国内,碳交易自去年在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深圳等7个省市逐步开启试点以来,一直都是不温不火,鲜有人关注。直至最近,上海碳交易市场步入了第一个履约清缴期,由于各种原因,企业参与热情倍增,成交量突然爆发,“碳交易”瞬间吸引了市场所有的目光。

  交易“井喷”背后

  最近几个交易日,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(以下简称“上海环交所”)碳排放交易尤为热闹,成交量几乎可以用“井喷”来形容—

  6月11日,上海碳市场产生开市以来的首笔协议转让,成交量达到29万吨,成交额近1200万元,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单笔协议转让。

  紧接着6月12日,上海碳市场SHEA13(2013年配额)单品种挂牌成交19.9万吨,成交额也接近800万元。这一成交量,则刷新上海碳市场挂牌交易的单日成交量新高。

  而仅仅这两个交易日的成交额,已经超过了上海碳交易市场自去年11月26日启动以来的近半年成交总额。

  市场的热闹,事出有因。 6月1日起,上海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正式进入第一个履约清缴期。根据《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》有关规定,纳入配额管理的190多家试点企业应于3月31日前编制并提交2013年度碳排放报告,第三方核查机构应于4月30日前提交核查报告,上海市发展改革委收到核查报告30日内应审定企业碳排放量并将审定结果通知企业。然后企业再于6月1日至30日期间,依据经审定的碳排放量,通过登记系统足额提交配额,以履行清缴义务。

  上海环交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由于6月30日是履约截止日,企业须在这段时间完成履约,不然就是违规,要受相关惩罚,所以对于配额存在缺口的企业来说,必须去购买足够的额度来弥补。相反,对那些通过节能改造或是其他原因节省了排放额度的企业,也愿意选择这个时机来出售,因为需求强劲,市场价格自然会高一些。最近几个交易日,上海碳交易价格基本维持在每吨40元左右。这个价格算是相对高价了。

  基于这个特殊原因的交易“井喷”,该位负责人也坦言,“这并非市场常态。 ”

  自去年11月26日上海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以来,市场运行整体平稳,但交易却是比较慢热的。据交易所统计,从去年11月26日开市至今年2月13日,上海碳交易市场成交总额突破100万元,经历了整整52个交易日。这一段时间里,交易清淡,大多数试点企业持观望态度。

  此后交易开始逐步放量,到4月29日,上海碳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额成功突破1000万元大关,达到1014万元。而从100万元到1000万元成交额的突破,这个过程恰巧也是52个交易日。这期间,191家试点企业全部按时提交了2013年度碳排放报告,也接受了第三方机构的核查。

  当下,第一个履约清缴期到来,上海碳交易市场算是相对完整地“走”完一个流程,相信企业们已经对市场规则越来越熟悉,主动参与市场的意愿和动力都更大,未来市场交易还会逐步放大。

  减排更有动力

  开启碳交易的目的,就是为了节能减排。

  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,碳交易本身是一种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。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艰难谈判,于1992年5月9日通过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,1997年12月通过了《公约》的第一个附加协议,即《京都议定书》。《京都议定书》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,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,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。

  在国内,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1年10月印发 《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》,批准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重庆、湖北、广东和深圳等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。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曾表示,通过市场机制推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,进一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,可以降低全社会节能减碳成本。

  2013年6月18日,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全国7家试点省市中率先启动交易。紧接着,上海、北京、广东、天津也在去年相继启动交易,湖北碳交易则在今年4月上线,重庆也将在近期开启。

  而进入今年6月,去年陆续开市的五个碳交易试点,终于要迎来市场运行的 “期末考”—履约,这标志着碳市场首年运行的结束,也是一次对市场设计的总结和考验。从上海的履约清缴情况来看,工作推进顺利,企业积极性也较高。

  上海外二电厂于6月1日通过登记系统足额提交其2013年度的配额,成为国内碳排放交易试点省市中首家承担履约责任、完成清缴义务的企业。截至6月5日,已有宝钢股份(600019,股吧)、巴斯夫化工、英威达纤维、耀皮工程玻璃、锦江饭店以及建设银行(601939,股吧)等42家企业率先完成了配额清缴,所清缴配额已逾7500万吨。

  上海外二电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得益于技术改造,提高了用能效力,电厂在今年3月份完成额度核查后,碳排放额度有一定的节余。4月份,外二电厂将这些节余的额度通过交易系统挂牌出售,前后几次交易共出售了4.5万吨。而根据4月上海碳交易市场价格每吨30元-40元来估算,收入大约在135万元至180万元。

  技术改造不仅提高了能效,还为企业带来了“看得见”的经济效益。不光是外二电厂尝到了甜头,其他市场参与者也一样。相反,那些节能减排未达标的企业,则需支付更大代价。这就是市场机制调节的价值。

  大市场渐开启

  最新发布的 《全球新能源报告2014年》显示,2013年全球碳市场交易总量104.2亿吨,交易总额约为549.8亿美元。报告认为,从整体上来看,2014年全球碳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近2/3,达到887亿美元。到2020年,全球碳交易总额有望达到3.5万亿美元,并将超过石油市场,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。

  我国碳交易市场,即使是一个刚刚启动的市场,但前景依然可观。汤森路透旗下碳点分析师今年初发布的一份报告称,北京、上海、广东、天津、湖北、深圳和重庆等7个地区交易所,今年的总成交量可能超过2400万吨,到2015年可能大增近9倍达2.27亿吨左右。另有机构预计,如果碳交易在我国全面展开,则每年对碳减排的需求量将在6至7亿吨,碳市场规模将超过澳大利亚、韩国,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碳交易市场。

  碳交易大市场在我国渐渐启动,但要真正盘活这一个市场,却仍需要一个过程。一方面,我国碳交易市场迈过从试点到推广的这一步。试点本就是为了积累经验,培育市场。从目前来看,企业对碳交易仍感陌生,对未来的碳排放配额没有底,国内也缺乏能够对经济形势和碳排放配额预测的专业团队。这些都需要在试点中逐步完成经验的积累。同时,市场制度和交易规则,也仍处于一个探索期。我国虽然确定了7个碳交易试点省市,但每个碳交易所都有各自的规则与标准,哪一种制度,哪一个标准,更符合我国未来的碳交易大市场,也需要在试点过程中去寻找答案。

  另一方面,我国碳交易必须要走到全国市场这一步。局部试点导致市场是割裂的,没有统一市场的碳交易难免会出现问题。比如,目前每个开展碳交易的试点交易,仅局限在区域内部,因此作为市场主体的不同产业间、产业内不同企业间差异性小,容易造成企业间供需极不平衡,无法形成活跃交易的市场状态。因此,在未来的发展中,必须打破这种相对封闭的状态,建立中国碳市场制度体系,营造出更大的市场。

  所幸主管部门早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。近日召开的“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低碳新机遇”第五届地坛论坛上,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孙翠华透露,中国碳排放交易制度建设已经启动,计划3年左右时间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。与此同时,发改委已经启动了自愿减排项目的申报、审定、备案和签发工作,公布了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,这将为建设未来全国统一的碳市场打下基础。

自动喷塑设备

江苏游乐园宣传栏价格低南通户外宣传栏

月薪3万以上

批荡机